發表文章

[中國應用IoT-2] 用「智能校服」瞭解學生狀態

圖片
近年流行穿戴式裝置如智能手錶、手環,而在中國大陸有中小學校就推動「智能校服」師生管理計劃,利用植入晶片的校服,讓老師全天候追蹤學生定位、學習表現,甚至生理狀況。 據報目前參與「智能校服」測試的中國中小學生超過一千人。但連官媒《環球時報》也表示這種「智能校服」有侵害中小學生私隱權之疑慮。 上課點名、表現成績、零用錢一併數位化 根據《法新社》報道,在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的貴州冠宇科技生產專為中小學童穿著的「智能校服」。現時約有數十所中小學校,逾千名學童正參與智能校服的測試。 學校會把學生的人臉資料、生理特徵輸入晶片,每天上學、課堂點名都會連接學校的物聯網,連同學生們的到課時間、課堂表現、測驗成績都會上傳網絡,家長可利用「學生管理App」隨時檢視。而在課堂時間未經通報而離開校園時,晶片會發出訊號,協助家長與學校找尋學生的確實位置。 開發公司已準備好為校服提供更多功能,包括課堂專注度監控,在學生不集中時向老師發出警報,以及在學校吃飯或消費時作支付用途,間接封堵學校現金流,防止因金錢引起的「校園暴力」。 但,學校管教權是否過度擴張? 有學校指只會在學生曠課時才會使用學生定位功能,然而晶片的數據會上傳到貴州冠宇科技的伺服器。官媒《環球時報》也擔心對學生的行動、消費實時監控侵害未成年人的個人私隱,學校的管教權限會過度擴張。 (取自: 玩生活.樂科技 )

[應用與影響-22] 手機拍張照就能知道作物怎麼了

圖片
農民的生活自古以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許多不確定因素像是乾旱、暴雨導致作物欠收、市場價格低廉……,皆會導致農民的收益。 手機應用程式Plantix  幫助農民耕作收成 據 BBC 報導, Plantix 是德國新創公司 Peat 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式,期望透過「智慧農業」協助農民解決困擾,才能面對世界快速增長人口和食安問題的挑戰。 在開發階段,為了解農民的實際需求,前往印度農村實地調查,最終並得出結論: 智慧型手機低價化的現在,運用圖像辨識的診斷 App 對農民來說最有用 。 為何團隊選擇印度是因為,印度有一半人口從事農業,這讓如何解決病蟲害問題變得更重要,且獲得大量數據也能使 Plantix「成長」。 Plantix 除了運用深度學習技術與圖像辨識「解題」之外,Plantix 也具備多語言功能,原因是農民通常會使用當地語言,而非學界的專有名詞來稱呼作物的病蟲害。 隨著圖片數據庫持續增加,Plantix 不僅能辨別番茄缺鉀、小麥的稈鏽病及營養缺乏等農作物的病害,還可以分析結果、提供建議及結論。 龐大的作物資料庫 還能應用在其他地方 不僅是農作物的病蟲害,App 的地理標籤(Geo-tagging)也能記錄植物生長的地點,以及它們在當地環境是否健康,也可以 記錄天氣 ,並建立氣候狀況的圖片庫。 這些知識不僅對農民本身有幫助,對 肥料、殺蟲劑 製造商,甚至想直接取得作物資訊的食品產業、確保大環境平衡的政府來說,都非常有價值。 Peat 並非唯一希望透過手機 App 協助農民的公司,國際農業研究諮商組織(CGIAR)也計畫為非洲農民提供類似應用;化肥公司 Yara 也提供 ImageIT App,讓農民可透過圖像辨識來測量作物的 氮素 攝取量(讓作物長得好)。 許多數據公司都看好這些研究,印度食品加工部(FPI)部長 Harsimrat Kaur Badal 更表態認為這些技術創新,在解決農民面對的相關危機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取自: 科技新報 、 Plantix )

[應用與影響-21] 工研院四大技術成果

圖片
「ITRI ICT Techday(資通訊科技日)」分享了工研院近 一年研發的 四大技術成果,利用 台灣擅長的硬體,再加上軟體技術「軟硬兼施」。 把App放在雲端串流,解決用戶、開發者痛點 你的手機裡裝了多少App呢?據統計手機中只有大約五個App會每天反覆使用,「為什麼要這麼多App?用戶下載、開發者開發都是現在面臨的痛點。」 「所有的App都串流到雲端,用戶只需要一個App,就是負責串流的那個App。」 多數人因為手機容量、麻煩等因素不會隨意下載,但如果 手機上只需要一個App,其他雜七雜八的都可以在雲端執行,就能 讓許多不見天日的App,有更多被消費者看到的機會。 此外,因為App資料都存在雲端,不會儲存在用戶的手機上,這樣不會有資料洩露的問題,因為資料不會離開數據中心。 奠定國家資安基礎,用白名單阻擋惡意程式 傳統防毒軟體有一大缺點,就是採用條列式的黑名單,無法迅速 反應惡意攻擊的變化,一有新的攻擊方式出現容易出狀況。 因此工研院團隊研發了「應用程式白名單(Application Whitelisting)」,簡單來說,就是只會執行系統上有設定的應用程式,而在名單以外的程式就完全不能下載、不能執行,甚至能早一步偵測惡意攻擊入侵,與一般傳統防毒軟體的概念相反。 白名單適合用在封閉市場域,能夠貼近無人車、IoT發展的資安需求。  封閉場域像是銀行系統、網路攝影機、無人車,透過白名單在第一線做隔離,確保抵禦惡意程式入侵,避免侵犯使用者隱私。 「軟硬兼施」 開放AI訓練系統,將為台灣增加競爭力? 「AI是基於深度神經網路演算法的機器學習,對於任何需要發展智慧化的產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工研院今天展出的「開放AI訓練系統」可以依據不同產業需求,來搭配適合的AI技術,其中就包括Google TensorFlow、Facebook的Caffe等AI開源軟體,「訓練模型時間越短越好,可以省下許多時間、電費 。 」 讓電池在對的時間,發生對的功能 工研院研發全球首創 儲能新解方: 電池陣列技術( RAIBA), 讓不行的電池休息,讓行的多承擔 。 能源也是目前台灣社會非常關心的重要課題,要發展再生能源,就需要儲能,才能讓產生電力保存下來,也能讓能源供給更加穩定,而所謂的RAIBA技術,就是將因效能下降而被淘

[應用與影響-20] Google 街景車 一車多用(更新)

圖片
圖自\ Google 物聯網時代, 城市空氣污染問題解決方式是利用精準的觀測數據,讓政府對症下藥。 讓街景車不再只有紀錄地圖的功能 為改善倫敦的空氣品質,英國倫敦市長 Sadiq Khan 找了 Google 幫忙。 未來與Google合作,將 Google 的兩輛 街景車 做為會移動的空氣品質監測站,利用安裝在街景車上的各種感應器收集 空氣污染 等級、當地的溫度、濕度和氣壓數據,每行駛 30 米就會更新一次。 再結合倫敦市內現有的 100 個定點監測站的數據,希望能夠帶來一個接近實時、「超本地」的空氣品質地圖。 有了 Google 街景車的協助,政府就能知道改善空氣污染的政策是否有成效了,以及 將這些信息添加到地圖中讓大眾 能更精準的掌握地區的天氣狀況。 Google 街景車並非首次有這個「副業」 Aclima是一家 環境傳感器的公司, 2015 年就 與  Google  合作, 將街景汽車變成移動污染嗅探器。 當時就在美國加州協助偵測當地空氣的成份,之後也不斷擴展地區並且發表 相關報告 。 同時 Google Earth Outreach 也有與不同的歐美單位合作,包括倫敦國王學院、劍橋大學、國家物理實驗室和環境保護基金。 (2018/7 更新) Google 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合作 Google 宣佈正與聯合國合作,測量人類活動對全球環境的影響。 Google 透過提供實時數據來給組織和政府,讓他們可以及早計劃和加速應對環境變化帶來的問題。 簡單來說,Google 會利用「大規模平行雲端運算技術」來製作地理空間地圖和數據,組織和政府就可以利用衛星影像和在於這些地區的變化數據來進行分析和研究。 長遠計劃是把這合作變成開源、免費的環境數據平台,而且可以用於追蹤聯合國在可持續發展計劃的成效。 (取自: Engadget 、 Aclima )

[應用與影響-19] 智慧移動將翻轉人們的移動與生活

圖片
面對蓬勃發展的智慧移動產業,汽車產業即將進入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的全新世代 – 智慧移動 (Smart Mobility)。 無論是車聯網、自動駕駛或者是無人車,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即將發生在你我周遭的日常生活。 全球汽車產業正面臨史上最劇的產業變革 面對來勢洶洶的智慧移動市場變革,無論是汽車品牌大廠、科技大廠、軟體服務廠商還是新創公司都積極耕耘該市場與釋出系列解決方案。 例如,豐田(Toyota)汽車攜手微軟打造可以即時分析汽車數據的 互聯汽車 ,捷豹路虎(Jaguar)、福特(Ford)和塔塔汽車公司在英國測試互聯汽車,以及福斯(Volkswagen)集團成立行動科技公司 – MOIA – 與收購 共乘 服務公司 – Split等等。 隨著自動駕駛的日趨成熟,智慧移動使用者在停車(Parking)、維護(Maintenance)與物流(Logistic)等領域的時間運用將更具效益 。 此外,對城市管理者來說,可以更有效率的使用停車場與既有道路等城市基礎建設。 發生多起無人車失誤,因此 目前還需不斷測試 Intel 的無人車現在正在耶路撒冷測試,據說選在耶路撒冷的一個原因是當地三寶很多。 不過這次,Intel 自己的無人車,闖! 紅 ! 燈 !了! 當然事出必有因,Intel 出面解釋了無人車為何會發生闖紅燈這種基礎錯誤, 都怪當時車上以色列電視台的記者扛的攝影機,攝影機上的無線發射器產生電磁干擾,影響了紅綠燈發出的識別信號。  儘管車載攝影機辨識出了紅燈,但被無人車忽略了 ,仍依據被干擾的紅綠燈識別訊號選擇繼續前進。 之後他們會加強無人車上硬體設備的屏蔽,使其免受電磁干擾,防止未來發生類似事件。( 看技術方案介紹 ) Google 的 Waymo  無人車 也犯過錯 2018年 2 月,Google 的 Waymo 無人車被拍到在一個路口左轉時,闖了紅燈。 Uber 研發的 自駕車也在2018年初 撞死行人,成為第一起自駕車撞死行人的案例。 ( 詳細後續 ) 理論和現實總有差距, 這些自駕車事件,將有可能影響到全世界自駕車的測試推廣計畫, 也透露出現在的無人車技術,仍有一定的門檻需要跨過。 (取自: 數位時代 、 科技報橘 、 Uber)

[應用與影響-18] 植入晶片 手一揮就能開門

圖片
科技進步讓我們的生活如同電影般,未來可能不再需要紙本的身份證明文件,像是:身分證、 健保卡、護照等。 所有的資訊都可裝載在體內的感應晶片,搭配物聯網讓生活更加便利。 微晶片植入人體,瑞典等多國已開跑 瑞典和其他幾個國家在 2015 年首度將微晶片植入人體內, 它只有米粒般大小,就能免去攜帶鑰匙、信用卡和火車票的麻煩。 瑞典不僅樂於接受新科技,還將分享個資視為透明社會的象徵,這次 有 3000 名瑞典人將微晶片植入手中,嘗試這種技術帶來的新生活方式,28 歲的塞爾辛(Ulrika Celsing)便是其中之一。 任職傳立媒體(Mindshare)的她進入公司時,只要對著一個感應器揮揮手,接著輸入密碼,門就會自動開啟(如上方影片)。 她說,過去一年,微晶片不僅成了一種 電子皮包 ,還取代了她的 健身會員卡 。 利用微晶片 訂火車票 也不是難事, 乘客上網訂票後,把資料登錄在晶片上,車掌只需掃描乘客的手即可(如下方影片)。 塞爾辛告訴法新社:「嘗試新事物,看看能藉此做些什麼,讓未來生活變得更便利,非常有趣。」 當注射器把晶片植入她的左手時,只感到些微刺痛。如今,塞爾辛幾乎每一天都會使用微晶片, 她 表示 不擔心 當前的技術足以駭進晶片 或遭監控。 每件事都有正反兩面 ※此影片有植入晶片畫面,請斟酌觀看。 不過,微生物學家利伯頓(Ben Libberton)認為,危險的確存在 ! 他警告,植入晶片可能導致「 感染或引起免疫系統反應 」。但他說,最大的風險還是晶片裡的資訊。 利伯頓說:「現階段,植入晶片所蒐集和共享的資訊很少,但未來可能逐漸增加。真正的問題在於 蒐集 到何種資料以及誰 分享 了這些資料。」 現代有愈來愈多人傾向選擇方便,而不擔心個資可能遭侵犯的疑慮,容易讓 個人資料透過網路散佈出去,如何在便利性與個資掌握中達到平和,將是走向未來的一大課題。 (取自: 科技報橘 )

[應用與影響-17] 2018智慧城市-台灣7佔3

圖片
2018 全球最佳智慧城市評比結果出爐啦,在400多個城市中,台南、嘉義、桃園與金門入圍 Smart 21,前三者入選 TOP 7。 而主辦單位也 為TOP 7獲獎城市打造專屬的介紹網頁 ,向國際宣傳獲獎城市的在地特色與智慧城市建設亮點 ,說明獲選原因。 台南、嘉義、桃園 詳細獲選原因 桃園 受到肯定的項目 ,包括市民卡、智慧學校、數位學堂、智慧防災、智慧水情App等。 <點此看桃園介紹網站> 嘉義市是Wi-Fi涵蓋率居全台前2名,全市佈設微型感測器(空氣盒子),並積極推動電動機車,公有建築設置陽光屋頂,落實節能減碳。 <點此看嘉義介紹網站> 台南市不僅擁有悠久的文化資產,更將科技與文化緊密結合,廣布台南市的Beacon創新應用,且 建立IoT環境感測平台 ,成為科技與文化結合的城市典範。 <點此看台南介紹網站> 而這次台灣首都-台北此次並沒有參加至會城市評比,但並沒有因此而停下腳步, 反而 積極推動各項智慧建設,從全台首個無人車實驗場,到智慧路燈等設置。 至於近日傳出智慧路燈可辨識人臉來協尋走失人口,觸及敏感的 隱私保護議題 ,由於現在才剛開放廠商合作發想應用,尚未進入實證階段,未來針對應用個案政府絕對會「在實證場域計畫中嚴格把關」。 其實從市府的成果分享來看,目前已經做出來的驗證測試案例中僅有車流分析、空氣及氣溫偵測等應用,其他服務僅是提案分享,以現在智慧路燈監視器拍攝的俯角畫面,人臉畫面不足以辨識,不僅硬體不符,北市府本次專案也沒有針對人臉辨識的演算法。 近期智慧城市的成功案例,空氣盒子偵測 pm 2.5 的業者將技術輸出韓國,甚至捷克也與臺北市政府接洽,徵詢建構智慧城市的建議,讓台灣技術在世界發光發熱。 (取自: INSIDE 、 科技報橘 )